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如下:
1、激光光源:
使用一束強度穩定、單色、相干性好的激光光源,常用的激光光源包括氬離子激光器、氦氖激光器和二極管激光器等。激光光源通過準直器和聚焦鏡系統聚焦成一束準直的、直徑極小的激光光斑。
2、共聚焦技術:
采用共聚焦技術,即通過聚焦光斑和探測光斑的重疊來實現高分辨率成像。聚焦光斑從樣品的一個點與探測光斑重疊之后,僅有從這個點散射回來的光能夠通過探測光斑,其他來自樣品其他區域的光則被阻隔掉。這樣可以消除樣品其他區域的散射光對圖像質量的影響。

3、掃描成像:
激光束經照明針孔形成點光源對標本內焦平面的每一點進行掃描。組織樣品中如果有可被激發的熒光物質,受到激發后發出的熒光經原來入射光路直接反向回到分光鏡,通過探測針孔時先聚焦,聚焦后的光被光電倍增管(PMT)或冷電耦器件(cCCD)逐點或逐線接收,迅速在計算機監視器屏幕上形成熒光圖像。在這個光路中,只有在焦平面的光才能穿過探測針孔,焦平面以外區域射來的光線在探測小孔平面是離焦的,不能通過小孔,因此非觀察點的背景呈黑色,反差增加,成像清晰。由于照明針孔與探測針孔相對于物鏡焦平面是共軛的,焦平面上的點同時聚焦于照明針孔與探測針孔,焦平面以外的點不會在探測針孔處成像,即共聚焦。以激光作光源并對樣品進行掃描,在此過程中兩次聚焦,故稱為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。
4、三維成像:
通過自動移動焦點位置獲取多個共焦圖像,根據非連續的焦點位置(Z)和檢測光強度(I),系統可以估算每個像素的光強變化曲線(I-Z曲線),并獲得其峰值位置和峰值強度。由于所有像素的峰值位置與樣品表面的不規則性相對應,因此可以獲得樣品表面的3D形貌信息。
總之,
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利用激光光源、共聚焦技術以及掃描成像等原理,實現了對樣品的高分辨率、高對比度、非破壞性的三維成像和表面拓撲分析,在生物醫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。